減肥是明天的事!!!
眾所皆知過重或肥胖會影響身體健康。過重或肥胖的衡量指標很多,常見的身高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就是其中之一。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以BMI範圍值介在25kg/m2至30 kg/m2之間為過重,30kg/ m2以上為肥胖。
經濟發展暨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公布OECD國家的15歲以上過重或肥胖人口比例,數據如上圖,其中智利、墨西哥和美國過重或肥胖人口超過70%以上。從上圖看出過重或肥胖人口比例超出50%的大都為歐美國家居多,亞洲國家的韓國和日本則分別為33.7%和25.9%,也許過重或肥胖與飲食文化有關。
我國衛福部國健署建立了一個成年人健康體位標準的BMI範圍值:若是24 kg/m2 ≤ BMI<27 kg/m2為體重過重;若是BMI ≥ 27 kg/m2為肥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最新出版的2013-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年人過重或肥胖盛行率為45.4%。
造成過重或肥胖的原因很多,除了與個人體質有關,但大多數是後天造成的,例如愛吃高糖高熱量食物、久坐不動、睡眠不足,導致身體攝取的熱量與消耗的熱量不平衡。然而,過重或肥胖對身體健康風險可能提高,容易患上心血管病、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代謝症候群、退化性關節炎等疾病,讓健康、生活品質受到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的「2013-2020年非傳染病防治全球行動計畫」提出了2025年要實現九大自願性目標,當中有提到遏止過重或肥胖盛行率的上升,顯示過重或肥胖已是全球公共衛生關注的重要議題。
過重或肥胖不是一天造成的,因此預防過重或肥胖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做起,養成良好作息習慣、少吃高糖高熱量食物、飲食均衡、規律運動,以減少過重或肥胖的產生!(上線日期: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