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註冊 忘記密碼

圖解看世界

人飢己飢

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中,目標二就是終結飢餓,而目標二之一更擬訂在2030年之前消滅飢餓,並確保所有的人,特別是窮人和弱勢團體,包括嬰幼兒,全年都可獲得安全、營養和充足的食物。為了實現此目標,聯合國糧農組織將飢餓也定義為慢性營養不足的同義詞,並採用了「營養不良發生率(Prevalence of undernourishment)」指標來衡量各國飢餓的狀態,「營養不良發生率」是指在習慣性的食物消費中,不足以維持每日最低膳食能量需求的人口比例。

從上圖可知近十年來非洲地區有17-18%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在2020年更增加至21%,表示每5人中就有1人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是全球各區域中飢餓人口比例最高的地區;亞洲則是全球營養不良發生率第二高的區域,2020年為9%,比2019年增加了1.1%,而2020年全球平均營養不良發生率為9.9%,也比2019年的8.4%提升了1.5%;歐洲及北美洲地區營養不良發生率則少於2.5%。

以人口數來看,2020年全球營養不良的人口有7.68億人,比2019年的6.5億人增加了1.18億人。2020年全球營養不良人口中有54.4%(4.18億人)居住在亞洲地區,其中以印度、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北韓之飢餓人口分布最多;另外有36.7%(2.82億人)的營養不良人口居住在非洲地區,其中又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奈及利亞、衣索匹亞、坦桑尼亞、肯亞最為飢餓。

上圖也顯示這麼多年來,在世界各角落,還存在上億的飢餓人口,這是大部分生活在台灣的人所無法想像的。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在疫情的籠罩下,2020年飢餓人口持續增加,永續發展目標二因此面臨了嚴峻的挑戰,也為2030年之前消滅飢餓徒增更多的不確定性。

(上線日期: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