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school
教育不僅是人人應有的權利,也是推進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及提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基石。良好的教育可以改變生活,消除貧困,創造美好未來。在台灣的兒童,自學齡時期開始,父母便秉持著不能輸在起跑點的觀念上,安排一連串的學習課程,以提早培養小孩的競爭力。但在世界各個角落,仍有許多適齡兒童無法順利地到學校上學,連最基本的學習識字權利都被剝奪。
小學兒童失學率乃指未上小學或中途已退學之適齡兒童占該年齡層之比率。根據World Bank在2020年統計資料中顯示,全球約有6千4百萬失學的小學兒童,近六年又以撒哈拉以南非洲之失學率居世界之首,高達20%左右,其次為南亞約9%及中東&非洲北部地區約5%。這些來自先天環境不良,後天條件不佳的兒童無法實現上學的夢想,主因為貧困、暴力、戰爭、自然災害、社會地位及疾病等等,造成了不穩定的就學環境。此外,撒哈拉以南非洲女童失學率亦高於男童將近4%,而女童之失學除上述原因之外,還有大多數父母擔心女童們在上學的路途上遭受綁架,故不願送孩子上學,亦有些國家因性別歧視,認為教育男童比教育女童更有價值,導致女童的失學率偏高。然而,在北美、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中歐&波羅的海國家之小學男女失學比率卻顛覆女大於男的刻板印象,在這些區域男童失學率則略高於女童,其普遍原因為家庭貧困而導致半途退學,需工作幫助家計生活。反觀我國初等教育普及化,在學率高達97%,政府為確保國民義務教育之品質,持續強化學生安心就學、補助弱勢學生及落實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
聯合國所發佈之「世界人權宣言」及「兒童權利公約」都說明人人皆有受教育之權利,教育應屬免費,至少初級及基本教育應然,初級教育更應屬義務性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致力於保護兒童的受教權利,雖然若干貧困地區的國家已有所改善,但仍有許多孩童們期盼著有一天能無憂無慮,開心快樂地上學去。
(上線日期:2022-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