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註冊 忘記密碼

圖解看世界

機不可失

當機會來到你身邊時,你是否能及時握住?SWOT分析是1980年代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管理學教授韋里克(Heinz Weihrich)以史坦納(G. A. Steiner)等學者提出的概念為基礎而衍生的策略分析方法。主要是用以檢視個人或企業的內、外部因素,以自身的優勢(Strength)及劣勢(Weakness),搭配外部可能出現的機會(Opportunity)及威脅(Threat),組合出較佳的發展策略。機會與威脅同屬無法掌控的外部因素,例如全球經濟、貿易政策、政治風險、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等。然而成功不只需要內在的優勢,更考驗了企業對機會與威脅的應變能力及速度,誰能最快速地作出反應趨吉避凶,誰就有更高的機率走向康莊大道。

有鑑於此,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將企業對機會與威脅的敏捷度納入國家競爭力企業效能大項中的經營管理評比項目,藉此檢視各國企業對外部環境的應變能力。如上圖所示,2022年企業對機會與威脅的敏捷度普遍以歐洲國家表現較為優異,尤以丹麥的表現最為傑出,以7.92分居首,2022年首次將前幾年的常勝軍香港(7.80分)以些微的差距擠下冠軍寶座。我國近年的分數表現整體呈上揚趨勢,但名次卻略微下降(如上圖右),2022年以7.41分位居第五,與香港並列前十名中唯二的亞洲國家。有趣的是陸續崛起的中國及印度,在此評比中的表現雖稱不上亮眼,但仍優於其他鄰近及重要經濟體,顯現其在面對機會及威脅時,擁有相對較佳的反應速度及彈性。而新創之國以色列雖貴為世界高科技新興企業最興盛的國家,但在面對機會與威脅的部分仍有進步的空間。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南韓、德國在此評比的表現落在中後班外,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甚至年年敬陪末座,或許與其僵化的體制與民族性有關。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發,打亂了全球企業的腳步及佈局,後疫情時代瞬息萬變的環境變化對於多數的企業是一大威脅,但對懂得善用自身優勢的企業卻是難得一見的機會。企業對外在機會與威脅的敏捷程度是其營運發展的成功要素之一,敏捷度佳的企業在面對市場變化時,能快速辨識機會與威脅,及時握住機會女神的手,搭配自身優劣勢,迅速捕捉新商機或調整原有的商品服務以降低風險,並善用其靈活度及彈性成為市場先驅者,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相對優勢,化危機為轉機。

(上線日期:202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