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註冊 忘記密碼

圖解看世界

諾貝爾獎誰最強

每年的諾貝爾獎評選都是全球科學家和經濟學家們引頸期盼的盛事。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在「2023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中的統計,涵蓋自1950年至2022年的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經濟學等領域的諾貝爾獎得獎情況,讓我們得以瞭解近70年來全球各國家與地區在該學科領域之成就。

根據IMD在2022年統計自1950年至2022年的得獎情況,前10名國家中,美國以314位得主位居首位,佔總數的54.1%(共580位),超過全球總數的一半。英國以74位得主位居第二,佔12.8%,與美國相差懸殊。德國以38位得主位列第三,佔6.6%,大約是英國的一半。其次,第4名至第10名的國家分別是:法國(25位;4.3%);日本(21位;3.6%);瑞士(15位;2.6%);加拿大和瑞典並列第7名,各有11位得主;佔19%;荷蘭(10位;1.7%);澳洲(8位;1.4%)。台灣共有2位得主,排名第20。

若以平均每百萬人獲獎數為指標,觀察全球前10名得獎國家的狀況,瑞士以平均每百萬人有1.72位得主排名第一,挪威以1.47位得主位居第二。賽普勒斯在2022年異軍突起,以每百萬人1.10位的得獎率躍居第三名,主要原因是該年有一位經濟學獎得主,使得這個僅有120萬人口的小國能在世界舞台上脫穎而出。緊隨其後的是英國和瑞典,分別以每百萬人1.09位和1.05位的得獎人位列第四和第五名。美國(0.94)、丹麥(0.85)、以色列(0.83)、荷蘭(0.56)和奧地利(0.55)則分列第六至第十名。台灣以0.09的得獎人排名全球第23名。

觀察這兩項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得獎國家主要集中在歐美地區,累計獲獎人數的前10名國家中,除了日本和澳洲外,其餘都屬於歐美國家。同樣地,在平均每百萬人獲獎數的前10名國家中,除了以色列為亞洲國家外,其餘均為歐美國家,顯示歐美國家在諾貝爾獎科學領域與經濟學領域具有的實力與影響力。

(上線日期: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