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守護者
微笑,是無聲的魔法,既能跨越語言的隔閡,又能傳遞善意與自信,並快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因此擁有迷人的微笑是絕大多數人的渴望。然而一個美好的微笑通常與良好的口腔健康息息相關,其中牙醫師更扮演著無可取代的重要角色。
由左圖可發現近20年來,我國牙醫師數量逐年遞增,截至2022年底,全台執業牙醫師人數已逼近16,000人。其中,台北市是全國擁有最多牙醫師的縣市,占比超過全台牙醫師總數的五分之一;其他依序為新北市(18%)、台中市(13%)、高雄市(12%)、桃園市(9%)及台南市(7%)。由2022年我國各縣市牙醫師分布圖可看出,我國牙醫師明顯集中在六都,占全台牙醫師總數八成,此一現象與六都人口眾多(占全台總人口數七成)有著密切的關係。然而,若將各縣市人口數納入考量,可由右圖發現2022年各縣市每千人牙醫師數仍以台北市的1.39人居冠,且與其他縣市有著明顯的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嘉義市及新竹市分別以每千人0.91名、0.85名牙醫師位居二三名,意味著此二縣市的牙醫人數雖不及六都,但居民卻相對容易取得口腔保健服務;反觀台南市雖為擁有較多資源的直轄市,其牙醫密度(0.64人/千人)竟意外地低於全國平均值(0.69人/千人),顯示台南市的牙醫數量未跟上人口數增長的速度,導致居民取得口腔保健服務相對不易。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指出,高收入經濟體的牙醫與人口比例為每千人0.685名牙醫。雖然我國全國平均值已在水準之上,然在22個縣市中,仍有超過半數未達標準,且普遍不及台北市的一半水平,其中金門縣甚至僅勉強達到台北市十分之一的水準,顯見我國口腔醫療資源過分集中,導致都會區牙醫數過剩,而偏鄉地區卻一醫難求的窘境。
於此同時,引起廣大爭議的「波波牙醫(泛指取得東歐學歷後返台之牙醫)」實習問題,也對我國牙醫師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對於加開海歸牙醫回國實習名額的制度,社會觀點褒貶不一,且對於我國牙醫市場是否已飽和,亦存在著截然不同的看法。然而,牙醫師密度的城鄉落差是不容忽視的事實,政府將波波牙醫派送至偏鄉服務雖是立意良善,但也須審慎考量此政策對本土牙醫師的公平性,以及對全台民眾醫療正義的影響。波波牙醫或許不是解決偏鄉牙醫需求的唯一解方,但或許可以是其中的一個選項。至於是否能夠獲得利害關係人及民眾的支持,則仰賴政府制定一套兼顧公平性與醫療品質的全面制度。期盼在經歷「波波風暴」後,本土及海歸牙醫能在維持醫療品質及公平正義的前提下達到均衡,一同守護偏鄉居民的微笑。
(上線日期: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