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註冊 忘記密碼

圖解看世界

懵懂的愛戀

根據內政部所定義之未成年少女生育率為每1千名未成年(15~19歲)育齡婦女之平均活產數,意即15至19歲育齡婦女的活產數除以15至19歲育齡婦女年中人口數。從左圖世界銀行於2021年所公佈的數據來看,全球前十名未成年少女生育率最低之國家中,香港為全球最低,僅1.58‰,其次依序為丹麥(1.91‰)、南韓(2.21‰)、瑞士(2.21‰)、北韓(2.33‰)、挪威(2.34‰)、新加坡(2.62‰)、澳門(2.68‰)、荷蘭(2.8‰)、日本(2.9‰);另外未成年少女生育率較高之國家多位於非洲地區,如赤道幾內亞(139.71‰)、馬利(150.06‰)、中非共和國(160.51‰)、莫三比克(165.78‰)及尼日(170.46‰)。

我國在1981年未成年少女生育率高達31‰,有鑑於未成年少女懷孕產子所衍生後續的健康、經濟、家庭及社會等問題,政府相關單位及學校積極宣導青少年正確的兩性知識教育,並教導青少女對於性的自主權,進而學習自我保護的能力,直至1997年起即大幅減少至15‰,近二年更是明顯下降至3‰,但仍高於鄰近的日本、澳門、新加坡、韓國及香港。

觀察我國各縣市未成年少女生育率,台北市為1‰,全台最低;而位於偏鄉及花東地區的未成年少女生育率較高,例如宜蘭縣、嘉義縣及屏東縣皆為5‰、南投縣略高為7‰、花蓮地區更是高達11‰,這些區域不同於都市,地處偏遠且大部份的父母皆離鄉背井外出工作,導致出現隔代教養問題,另外位於山區部落的原住民經濟較為弱勢,且有重組家庭問題,容易產生教養溝通上不良的狀況,家人亦無法給予青少年正確的交友、性知識及避孕觀念,這些因素都是導致偏鄉及花東地區的未成年少女生育率偏高的原因。

目前除了政府相關單位及學校仍加強宣導預防未成年少女生育外,另有社福單位協助已懷孕或已生產的小媽媽們,讓這些小爸爸小媽媽們不再孤立無援,除了協助他們解決未成年生育之困境外,更能陪伴著他們度過徬徨無助的時期。期能透過政府及社福單位的協助及陪伴,加強預防未成年少女懷孕,以及有效降低未成年少女生育機率。

(上線日期: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