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債大胃王
各國政府根據國家發展目標,定期編列年度預算,然而,在經濟衰退或財政管理不善的情況下,舉債往往成為彌補財政赤字的主要手段。長期處於高債務壓力下,不僅可能影響經濟穩定,亦將加重未來世代的財政負擔。如何在推動經濟發展與維持財政健全之間取得平衡,已成為各國急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本文將以「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及「政府債務總額」兩項指標,以了解全球主要國家政府的債務狀況。
根據2024年統計,各國政府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占比,排序如左圖所示,日本占比最高,債務占GDP高達237%。其次為新加坡177%,第三名為委內瑞拉163%。排名第四至第十的國家依序為希臘、義大利、巴林、美國、法國、加拿大及比利時。相對而言,債務占GDP比重最低的國家為科威特,僅3%;其他低負債國家包括香港(9%)、波多黎各(17%)、保加利亞(23%)及愛沙尼亞(24%)。導致國家債務的原因相當複雜,除了用於彌補預算赤字外,也與各國的經濟結構、金融操作與政策選擇相關,因此無法僅以債務高低單一指標,判斷一國財政優劣。例如,日本與美國屬於成熟經濟體,雖然債務規模龐大,但受惠於貨幣穩定及經濟基礎強勁,整體債務風險相對可控。新加坡舉債多用於投資用途,並非彌補赤字,整體財務體質相對健全。相較之下,債務占GDP比重較低的國家,通常具備嚴格的收支控管或良好的經濟體質,如香港、科威特及愛沙尼亞。至於委內瑞拉、希臘、義大利及波多黎各,則因財政惡化或經濟困境,正努力擺脫債務危機。台灣的政府債務占GDP約26%,屬低債務國家,財政狀況與國際信評整體表現相較多數國家穩健。
若以2024年政府債務總額來看(如右圖),美國以35.2兆美元居冠,其次為中國16.5兆美元,第三名為日本,約9.5兆美元。政府債務總額最低的國家為科威特,約48億美元,其他債務總額偏低的國家還包括波札那、納米比亞 、愛沙尼亞與蒙古。台灣的政府債務總額則約為2,047億美元。
各國債務形成的背景各異,適度舉債,有助於刺激經濟成長,並改善基礎建設;然而,過度負債,則可能加重國家財務壓力,影響公共資源的永續運用。各國應根據自身財力狀況,規劃完善的還款機制,逐步強化經濟體質;並透過健全的預算紀律與透明機制,確保債務管理穩健,維持長期經濟穩定。
關鍵詞:國家債務;財政赤字;政府財政;經濟發展
影音連結:https://youtu.be/1NdGNBEWb68
(上線日期: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