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衣陷阱
「恭喜您中獎了!」、「保本保息,輕鬆致富!」、「這裡是台北地檢署,你的帳戶涉及洗錢!」…這些熟悉的詐騙話術,你是否曾經遇過?或許你自認不會上當,但詐騙手法日新月異,從傳統的電話、簡訊,到AI換臉、深偽語音的層層圈套,詐騙集團正無孔不入地侵蝕我們的生活,你真的還有把握不上當嗎?「詐騙」是全球正面對的一場戰爭,透過科技不斷演變,對個人、企業、甚至國家經濟造成深遠衝擊。
根據全球反詐騙聯盟(GASA)2024年調查,全球詐騙財損高達1.03兆美元。亞洲13個受訪國中,香港最為嚴重,有91%的民眾每個月至少接觸一次詐騙,台灣也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每個月都會接觸到詐騙,雖比例低於南韓(79%)與日本(71%),但仍不容小覷(如上圖左)。若分析受訪者接觸詐騙的管道,可由上圖中看出詐騙在台灣最常透過電話(60%)、社群媒體(54%)及簡訊(52%)接觸民眾,僅有5%曾與詐騙者面對面。儘管有55%的民眾有自信能辨識詐騙,但仍有19%受訪者曾深受其害,GASA推估2024年台灣可能因詐騙損失了1%的GDP產值。
如上圖右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的資料所示,近一年全台詐騙案件超過18萬件,財損總額高達1109.4億元。以「假投資」詐騙最為猖獗,不僅件數最多,財損也是最高,其損失金額是「假交友(投資詐財)」的4.8倍。「假投資」詐騙通常透過「搭豬圈」、「養豬」、「殺豬」的流程,誘使受害者逐步投入大量資金,單件損失可能從數十萬至數千萬不等。相比之下,「假買家騙賣家」雖為案件數第二高,但多屬一次性小額詐騙,損失通常僅數百至數千元,由於無法如投資詐騙持續誘導加碼,其總財損遠低於「假投資」類型。再從地區分布來看,新竹市的詐騙案件密度(每十萬人口案件數)高居全國之冠,可能與當地科技人口多、數位行為頻繁、人口基數小、報案率高有關。而「每十萬人詐騙財損」則以台北市居首,推測與高資產族群集中及投資詐騙案件多有關,因此單一案件往往造成高額損失。
詐騙集團擅長操縱人性的弱點,如貪婪、同情、無助、不甘、追夢等,再利用包裝過的謊言與偽裝的專業形象博取信任,一步步誘導受害者掉入陷阱。從小額網購詐騙,到讓人傾家蕩產的假投資,他們無情奪走的不只是金錢,還有人的尊嚴與家庭的完整。可怕的是上述統計數據僅呈現部分真相,仍有許多未被通報的「黑數」藏於冰山之下,那些未被揭露的傷疤與受害者的自責懊悔,亟需心理重建與支持。然而,比補救更關鍵的是預防,勿輕信免費的午餐,也不要讓一時的情緒凌駕理性。在作每一個決策前,請多花幾分鐘查證,多問幾個「為什麼」。別讓一時的心動,換來一輩子的心痛。
關鍵詞:詐騙;投資詐騙;網購詐騙;詐騙財損;詐騙管道
(上線日期: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