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註冊 忘記密碼

圖解看世界

流金稅月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5月報稅季,在享受今年減稅小確幸的同時,您是否好奇我國個人所得有效稅率在全球的表現呢?



一般稅法上所規定的稅率是「名目稅率」,指的是應納稅額占課稅所得(已減去免稅額及扣除額)之比率;而「有效稅率」通常係指應納稅額占所得總額(未減去免稅額和扣除額)之百分比,乃是能更精準衡量人民租稅負擔的重要指標。又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2018年世界競爭力報告(2018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其定義「個人所得有效稅率」係個人繳稅額占人均 GDP 的百分比,且鎖定已婚育有一名子女的特定族群進行各國比較。報告內60個比較國家中,個人所得有效稅率最高的前10名國家大部分為眾所周知高所得稅率的歐洲國家,較特別的是蒙古的個人所得有效稅率竟超越其餘歐洲國家,以30%位居第一。蒙古自1980年開始實施所得稅法,中間經歷多次稅改,更在2018年又以「增加稅收」及「求公平」的名義提高稅率並改採累進稅率,但有別於歐洲國家的國民因享有完善的社會福利而心甘情願納稅,蒙古的國民並未明確感受到福利增加的好處,反倒認為此項稅改政策加速了貧富差距,使得中下階層的人民無論再怎麼努力也翻不了身,於是有上萬名蒙古人民在2018年1月12日忍受著零下30度的低溫走上街頭抗議。



反觀我國稅制繁多,常被民眾以「中華民國萬萬稅」作為消遣,但台灣在個人所得有效稅率的部份卻名列IMD觀察國中最低的前十名,以6.75%位居第七。而個人所得有效稅率最低前十名的經濟體中除了香港、台灣及賽普勒斯外,普遍屬於開發中國家。雖然我國綜合所得稅之名目稅率與美國、日本相差不遠,但有效稅率(台灣6.75%)卻遠低於美國(13.46%)及日本(19.61%),主要是因為我國扣除額、免稅額較高,才會導致名目稅率看似適中,但有效稅率卻遠低於美國與日本的情況。以納稅人的角度來看,擁有較低的所得有效稅率是好事(租稅負擔較輕),也是國家吸引人才的其中一項誘因;但以國家的角度來看,若長期維持較低的有效稅率,恐怕會因稅收不足而影響國家建設及發展,應考慮如何擴大稅基或合理調整免稅額、扣除額的規定,以避免造成國家財政惡化。(上線日期:2019-05-30)